3.45亿元!时尚鼻祖Esprit出售大中华区商标,曾由林青霞老公执掌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298天前 | 8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快时尚“鼻祖”Esprit出售大中华区商标,四年前退出中国市场

退出中国市场4年后,Esprit终于放下了对中国市场的念想,决定出售Esprit大中华区商标。

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发布近日公告称,管理层正与一名独立第三方进行最后阶段的磋商,出售处理包括Esprit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所有商标和与该品牌相关的主要域名,交易价值为4750万美元,约合3.45亿元人民币。

据媒体消息,Esprit在其他地区的零售业务同样也难以维持。据不完全统计,因负债、发展不佳等问题,今年3—5月期间,Esprit在比利时、瑞士、德国、奥地利分公司接连以现金流困难为由申请破产。

Esprit作为中国市场辉煌一时的快时尚品牌,思捷环球也曾试图为其重返中国作出努力。

2021年,思捷环球对外披露新一轮转型计划。新上任的产品开发总裁Sang Langill作为此轮改革的核心人物,未来将推动Esprit拓展电子商务渠道,同时计划在2022年推出全新产品系列,回归亚洲市场也被提上日程。

2022年8月,思捷环球在香港铜锣湾设立love, Esprit期间限定体验馆,宣告回归中国香港零售市场。同时,思捷环球方面表示计划在当年年底前扩展到中国内地、新加坡等市场。

所有的迹象似乎都在表明Esprit即将回归。然而,离开中国市场4年后,Esprit反而被母公司出售大中华区商标来挽回经营颓势。

据思捷环球高层透露目前正在大幅缩减规模。品牌正在寻求融资用于维持欧洲的批发和电子商务业务,欧洲的全部零售业务也将关闭。同时,裁减掉Esprit在在纽约半数员工,保留美国办公室。

“卖标求生”、子公司陆续破产的背后,是思捷环球早已掩盖不住的难堪的经营状况:Esprit目前最大的欧洲市场节节败退;亚洲市场早前也已陷落。

思捷环球寄希望于通过出售商标“回血”。“本集团在大中华区市场的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并出现亏损。签署最终协议后,本集团预计将收到1000万美元的首期付款。潜在出售事项的所得款项将用于本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思捷环球提及。

昔日快时尚“鼻祖”沦落到“卖标求生”,唏嘘的背后我们也不禁好奇Esprit是如何陷入夹缝中的。

Esprit前身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制衣公司,由Susie Tompkins、Doug Tompkins和Jane Tise三人于1968年创办,采购代理商为香港远东有限公司。而香港远东有限公司老板邢李㷧则是巨星林青霞的老公。

1993年,香港远东有限公司旗下思捷亚洲在香港上市,4年后收购Esprit欧洲业务,并更名为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Esprit的时尚帝国正式向全球化扩张。

1997年,思捷环球牵手华润集团,组建了华润思捷开始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起,Esprit品牌风靡两岸三地,是当时中国高阶中产人群才有能力消费的时尚品牌。

自2006年起,由于Zara、H&M和优衣库等快时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并疯狂抢食,Esprit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加上又经历金融危机……Esprit虽积极应对经营难题但收效甚微,品牌逐渐被消费者边缘化,发展颓势显现。

总的来看,“卖标求生”是思捷环球目前不得不走的一步棋,趁全面破产前紧急处置商标等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拉高此类品牌资产的商业价值,尽可能多的换取经济收益。

商标等品牌资产不仅凝聚了权利人经营的心血,代表企业形象、品牌声誉,还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品牌实力强、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高的商标能孵化出经营效益难以预估。

因此,建议企业应及早进行全面的商标布局工作,精心培育商标品牌,让商标等品牌资产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处置侵权行为的有力武器的同时,也为企业增添一个帮助企业纾困解决经济难题途径,必要的时候也能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