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给不守“规矩”的三星电子上了一堂“公开课”!
7月2日消息,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拉扯”,三星电子终于低头认错,在与大唐移动的跨国法律较量中达成和解。这场大和解是中国企业在涉海外纠纷中取得的又一次“大胜”。
据美国法律检索平台Westlaw的最新数据,目前,三星电子和大唐移动已向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地方法院提交了联合撤案协议书,法院也已宣布所有相关诉讼正式终止。
据了解,三星电子和大唐移动的这场纠纷始于2023年初。
2023年2月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子公司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针对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涉嫌侵犯发明专利权的行为,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大唐移动也在德国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作为回应,2023年10月31日,三星电子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地方法院反诉大唐移动,请求宣告专利无效、违约和违反诚信谈判义务。三星电子方面主张其产品所运用的技术为自主研发,与大唐移动的专利存在差异。
2024年4月,德国慕尼黑地区法院作出判决。在庭审过程中,双方提交了众多技术证据、专家证词和市场分析报告。法院组织专业团队对涉案技术细节进行了研究和评估。
最终,法院判定三星电子侵犯了大唐移动的标准必要专利。这些专利在通信标准中具有一定重要性。法院支持了大唐移动的主张,并批准了其禁令诉请。
依据判决,三星需为自2021年8月21日起在德国销售的部分涉嫌侵权的智能手机支付赔偿款,具体金额根据三星在德国的销售数据、侵权产品份额及专利技术贡献等因素确定。同时,市场上的相关型号手机需按要求进行销毁。
这则判决被视为关键性判决,直接影响了大唐移动和三星电子的这场纠纷的最终走向。
判决生效期间,三星电子在德国市场承压,选择向“现实低头”,而大唐移动也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为彼此预留出了合谈的空间。
最终,双方宣布达成和解,结束了全球范围内的诉讼,和解协议的达成,也解除了三星手机因侵权可能面临的禁售和销毁风险。
此次,大唐移动在德国胜诉三星电子的案例,提振了中国“出海”企业在海外维权的信心。通过在国际市场上提起专利诉讼,用国际专利诉讼来证明专利的含金量,不仅可以改变此前中国企业给外国企业缴纳专利费的状况,更能让世界看到中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就申请专利总数而言,中国企业领先其他一众国家。据官方数据,2023年全球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总数为272,600件,中国以69,610件申请量位居榜首,远超美国的58,823件。
事实上,这已经是中国企业连续13年位居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这份“霸榜”的实力来源于中国企业孜孜不倦的攻坚精神,来源于中国企业敢下苦功,精研细磨的韧劲,更来源于国家强大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
在全球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积极申请专利,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集各家之力让中国企业的专利力量在全球舞台大崛起,为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