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为止。”
过去两年因快速扩张战略,叠加疫情按下餐饮业暂停键等因素,2021年海底捞的经营业绩“大变脸”:亏损41.6亿元,300家门店停业。
老大退居二线后,新人“执剑”上马有意用“啄木鸟计划”及时止损,但海底捞下滑的业绩也难在短期内“捞”起来,海底捞又亏了。
8月14日,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收入不低于167亿元,净亏损约为2.25亿元至2.97亿元。
经营业绩上,海底捞可能捞不动了,但是在商标布局上,咱“捞王”海底捞就没输过谁!
2020年,在“海底捞”告输“河底捞”后,不服气的海底捞在商标布局上近乎“疯狂”,还曾创下了2天申请注册263件餐饮类商标的纪录。
这263件商标里,江河湖海所有的水域名字都在申请之列,比如:池底捞、渠底捞、清底捞、侮底捞、上海底捞、下海底捞、海底捡、海底姥……
除河流外,全国各省的简称也没落下,比如:粤底捞、琼底捞、赣底捞、鲁底捞、闽底捞、苏底捞等等,就连湖面上的水气“雾底捞”也被申请为商标。
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有了,古代的朝代名也得安排上,于是就有了秦底捞、汉底捞、唐低捞、宋底捞、隋底捞、元底捞、明底捞、清底捞……
商标布局不能忘记谐音字、近似字商标,嗨底捞、海递捞、海堤捞、悔底捞、莓底捞也得申请注册,其中最狠的还是“三每底手劳”,字符分解法都用上了。
对于海底捞来说,简直是一捞不可回啊,捞遍了四海八荒,管你啥玩意,我先捞上来再说。
别人去商标局是申请商标,好家伙,你去是为了“进货”啊?一不小心就申请注册了3571件商标,核心商标、防御商标均有涉及!
如果说上述这一批“捞系”商标是脑洞大开,那海底捞公司申请的这件商标就属实让人有点“生理不适”。
据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了多件“嘴里捞”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方便食品、食品。
另据查,该公司早在2020年11月就首次申请注册5件“嘴里捞”商标,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食品、广告销售等,这些商标2021年10月被核准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海底捞申请前,重庆一家公司在2012年8月30日申请注册4件“嘴里捞”商标。
其中3件和海底捞属于相同类别的商标都被人提出“撤三”申请,目前商标已无效,只剩下1件核准使用在第31类-农林生鲜上的“嘴里捞”商标还在有效期内。
这些年蹭“海底捞”品牌热度的还真不少,光用“海里捞”这个商标打擦边球的商家,海底捞就起诉过好几家,在漫漫维权路上吸取了太多的教训。
“吃一堑”要“长十智”,海底捞“先下手为强”注册这么多商标,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能和海底捞扯上关系的商标都注册了,为了保护品牌,海底捞拼了。
从零到一打造一个品牌极为艰难,需要持续不断地为品牌注入活力、能量,但抄袭和仿冒品牌却轻而易举。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品牌创立者的努力与心血,也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商标侵权让众多品牌头疼不已,创业艰难的餐饮行业更是“重灾区”,各式各样的侵权方式让很多餐企吃尽了苦头。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餐饮行业经营者,一定要提高商标保护意识,及早进行商标布局,“守住”自己的商标,别让多年心血因为一时的疏忽进而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