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也有一个“造车梦”?!
近日,京东旗下公司一口气申请注册了多个名为“Joyrobotaxi”的商标,国际分类涵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运输贮藏等核心领域。
虽然这批商标还处于“等待实质审查”的阶段,但外界似乎已普遍将此商标申请动作视为其将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的信号。
Robotaxi,即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前景广阔。
据投行“老大哥”高盛集团预测,到2030年,中国十大主要城市将运营5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10年,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较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增长700倍。
正所谓“谋定而后动”,东哥入局赛道,绝非心血来潮。
坊间传闻,2015年,东哥在和蔚来李斌的饭局上,仅有10秒就决定投资蔚来。在普通人看来,10秒钟就做出决定略显冲动,但其实不然,或许是东哥在那时已经洞察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
此后多年,京东也在积极探寻和车企合作,先后和比亚迪、岚图汽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不仅如此,京东也在通过布局各种新业务,不断触及无人驾驶这一新兴领域。多年发展,京东已走出“新手村”。
京东在物流领域有众多“秘密武器”——无人仓储系统里的路径规划算法、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还有配送机器人的实时调度能力,这些核心技术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需求适配。凭借这些技术积累,京东在这条赛道上,早已掌握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当然,出行科技和电商终究不是一回事儿,京东入局挑战不少。
其一,技术门槛。无人驾驶出租车对技术要求极高,涉及算法精度、传感器可靠性等问题。京东在物流领域虽有一定技术积累,但真正要“上路”,这些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仍待验证。
其二,市场竞争。行业内已有文远知行、滴滴、特斯拉等企业,京东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巨大的心力。
其三,政策不确定性。无人驾驶出租车尚未完全放开,各地政策不一,这给京东的布局带来了不确定性。不同地区的法规差异可能会影响其部署和运营计划。
我们大胆猜测一下,东哥或许并不想做“汽车制造商”,大概率也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更有可能成为“汽车服务商”,向“汽车后市场”发力。
从电商到外卖,再到无人驾驶出租车,东哥“跨界创业”看似步子迈得很大,实则这盘棋下得,那叫一个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