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混搭服饰店,边喝咖啡边挑衣服,一举两得?李宁这次的营销有点硬!
事实上,服饰店玩跨界,引进缝纫铺、咖啡馆在国内早有先例,美特斯邦威在2014年就曾募资试水“混搭”门店,在店内开设咖啡吧、DIY配饰吧等体验区,以达到吸引客流的目的。
据业内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接近381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0000亿元。这就是众多品牌纷纷入局咖啡赛道,选择跨界卖咖啡的重要原因。
运动巨头李宁跨界入局咖啡市场,已申请注册“宁咖啡 NING COFFEE”商标,国际分类为第43类-餐饮住宿,目前商标状态为“注册申请中”。
就在外界普遍猜测李宁将从运动品牌跑向火热的咖啡市场时,李宁公司出面回应了。
李宁公司表示,李宁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购物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但针对外界关切的李宁咖啡店何时开门营业的问题,李宁公司则表示,尚无更多的信息可透露。
品牌跨界时常可见,奶茶、咖啡行业“新人”不断涌现,前段时间,万达电影将在影城内推出的自有品牌茶饮“万茶”的消息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据了解,万达目前已经申请注册多个“万茶”商标,国际分类包括啤酒饮料、方便食品、厨房洁具等,目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从中石油的昆仑好客咖啡、中石化的易捷咖啡、中国邮政的Post Coffee,到旺旺集团的邦德咖啡、同仁堂的知嘛健康咖啡……跨界咖啡赛道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随着市场快速更新迭代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知名品牌跨界已成为常态,如果跨界玩得好不仅能为自己赚足了话题热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粘性。
市场未动,商标先行,从事先布局商标这个点入手,足以窥见一个企业的商业战略的前瞻性。
李宁公司提前为旗下产品注册商标,一方面是为了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抢注相关商标。
想必大家都知道,商标在未注册商标前,不受《商标法》保护,一旦被他人抢注并借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李宁公司将十分被动。
因此,建议广大企业经营者,在新产品上市前就要及时关注商标情况,提前申请注册商标,以避免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及为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近些年来,李宁依靠“国潮”路线,线下门店数量一路攀升,其也顺势成为国内运动品牌巨头。已经把营销玩透的李宁或许可以依靠“宁咖啡”再度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年轻群体的青睐度。
但对于“宁咖啡”来说,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数千亿的咖啡市场确实是一块大蛋糕,如果能成功入局,对李宁品牌来说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