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CUGGL”下半部分遮住,你会认为是“GUCCI”么?这年头,一个不小心,你可能就上了“低仿”品牌的当了。
2020年10月,日本商人Nobuaki Kurokawa申请注册了一件“CUGGL”商标,指定使用在第25类的鞋类、头饰和服装上,2021年5月,该件商标被准予注册。
随后,该商标被用在T恤上,但商标的下半部分被一条手绘的粉红色线条遮挡,每件T恤售价约18美元。
2021年7月,GUCCI开始对“CUGGL”商标提出异议请求,理由是“CUGGL”T恤在商标底部涂上粉红色油漆的设计,会使消费者无法识别文字的整体形状。
GUCCI认为,字母“C”和“G”在视觉上近似,“L”被遮住底部看起来像“I”,这种设计和“GUCCI”非常相似,易导致消费者混淆,贬低GUCCI的品牌价值。
2022年7月,日本特许厅认为“GUCCI”虽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视觉、语音和含义上,两商标并没有相似之处,不会造成消费者混淆,故驳回了GUCCI的异议请求。
这样一来,“CUGGL”商标持有人被允许继续销售这些印有该商标的衣服。对于这个结果,GUCCI后续很可能会提起诉讼,以推翻前述裁决。
据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CUGGL”T恤已经销售一空,千防万防防不住“商标流氓”,GUCCI估计已气晕在维权路上。
据了解,Nobuaki Kurokawa旗下公司销售的服装能看到各个品牌的“影子”,其光明正大“碰瓷”耐克、彪马、法国鳄鱼、普拉达、巴黎世家等一众国际知名品牌。
比如,和“VANS”傻傻分不清的“NANS”;近似“PUMA”的“POME”;“Nike”远亲“NYAIKE”,各个国际知名品牌应有尽有。
大牌们也曾试图异议或者无效掉这些“碰瓷”商标,有些品牌赢了,有些却暂时失利,失败原因大概是这些商标在模仿大牌商标的基础上还添加了小猫小狗等修饰物。
需要注意的是,当单纯文字商标经过加工之后,添加了其他“修饰”性图案,商标是否构成近似的判定还需要多重考量。
奢侈品牌的商标为了快速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大多采用简洁的设计,这就让某些别有用心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早年间,GUCCI起诉美国品牌GUESS抄袭自己的产品设计风格,并多处使用了标志性的“G”字母元素,这场商标纠纷持续了9年之久。
2012年,GUCCI在美国胜诉获赔500万美元,但2013年和2015年却在意大利和法国输了官司。
在法国的诉讼中,GUCCI被判向GUESS赔偿30000欧元,同时判决GUCCI的三个相关“G” 图案商标无效,GUCCI无权独家使用这些商标。
GUCCI难以接受继续上诉,终于在2018年,双方达成和解。
无独有偶,同样是知名奢侈品牌的LV也曾遭遇过“NL”商标的侵扰,双方的商标无论是LOGO的设计理念还是整体外观,都极为相似。
最终,欧盟知识产权局以两商标仅使用了类似的风格,不足以导致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误认为由,驳回了LV公司的诉讼请求。
抄袭国际大牌一旦被抓住了“小辫子”,必定要面临巨额索赔,在此,我们建议企业经营者多重视原创设计,不要给企业未来发展“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