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王健林再卖48座万达广场”话题冲上热搜。
媒体消息,王健林将48座万达广场的100%股权“打包”出售给由腾讯控股、京东潘达、阳光人寿、太盟珠海等“老熟人”。该交易已被无条件批准。
对于这一交易的具体金额等情况,公告信息中并未透露。有市场消息称,此次交易金额或将高达500个小目标。粗算下来,合每座万达广场价值10个亿。
从2023年开始,万达就已经在散售万达广场。算上此次打包出售的48座,万达已经出售了至少83座万达广场。
接连“甩卖”万达广场,不免让人好奇,万达的债务窟窿究竟有大?
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大连万达集团有新增多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信息。
早前的3月18日,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新增1条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大连万达集团,冻结股权数额为80亿元。
截至目前,其被执行总金额已超75亿元。
万达广场多位于城市核心商圈,地理位置好,客流量大,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他人接手后在原万达商管团队的运营也无需投入其他运营成本,这也是他人愿意接盘,万达能屡次“卖楼求生”的底层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广场”的商标也和万达广场一样,拥有超高的商业价值。
1992年,王健林花2000元买下了“万达”的LOGO设计,并迅速将该商标申请注册为商标。
知产信息显示,截止目前,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共有4785件商标信息,其中3954件商标已经核准注册。同时更是以“万达”为核心,布局了一系列的核心商标、防御商标,构筑起企业的品牌“护城河”。
经过几十年发展,“万达”商标的价值一路飙升。2005年,“万达”商标经估值超10亿元,增幅超50万倍!
商标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变得越来越值钱。
商标不仅是区分商品/服务来源的标志,更凝结着商标权利人在长期经营中积累的商誉价值,是企业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持有商标,既能规避侵权风险,又能通过强化品牌识别度拓展市场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一件优质商标,不仅能够为企业孵化出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其潜在价值也可以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