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套壳?小鹏直播剪开人形机器人IRON外衣,商标一年前已布局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2天前 | 15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实现“猫步”行走,2026年底量产在即

小鹏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让全网吵翻了!

昨日,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踩着“猫步”惊艳亮相。据悉,IRON首次实现“骨骼-肌肉-皮肤”三重仿生设计: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然而,由于IRON高度拟人化的外观和步态引发诸多争议,有人甚至认为“机器人内藏真人”!

为了自证,小鹏方面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安排工作人员现场剪开了IRON小腿部分的覆盖件,向观众展示了其内部的金属骨架、液压管等机械结构,力破“真人伪装”谣言。

据了解,IRON将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这也是全球首款实现商业化量产的高阶人形机器人之一。

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广东小鹏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近期已注册多件“IRON”、“XPENG IRON”商标,国际分类涵盖广告销售、科学仪器等多个领域。今年4月,该公司还申请注册“铁人”商标,国际分类同样为科学仪器,目前商标状态为初审公告。

小鹏的商标布局战略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当今的市场角逐中,技术研发与商标布局必须双线并行。其前瞻性的商标布局,为广大经营者揭示了以下三重战略深意。

其一,商标布局要前置化。小鹏在IRON机器人亮相前一年便启动商标注册工作,避免了他人抢注商标陷入无标可用的尴尬,这种“产品未发、商标先行”的策略,应成为科技企业的标配。

其二,尽可能覆盖多类别。以科技型企业为例,在布局商标时除了要考虑核心的科学仪器类别外,还应延伸至关联类别和防御类别,为业务未来进行业务拓展预留空间。

其三,商标监测要常态化。面对可能存在的商标抢注风险,企业需建立商标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对近似商标提出异议,将品牌损失降低。

技术创新需要有直面质疑的勇气,品牌发展需要智慧提前“设防”。工作人员剪开的不仅是机器人的“皮肤”,更是中国企业用实力破除偏见的决心;而小鹏提前注册的商标,则是为这份决心筑牢的法律防线。

在知识产权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经营者唯有将商标布局提升到与技术研发、产品推广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三者相互依存、协同作用,才能让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品牌价值,才能共同塑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IRON的量产正在火热筹备中,只待上市的“发令枪”响。我们期待这台凝聚心血的机器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谱写智能未来的新篇章。



    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