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红牛变“累牛”“困牛”?监管部门已介入,商家:资质齐全?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今天 | 2 次浏览 | 分享到:
“累牛”“困牛”贴脸开大,红牛:不忍了!

“累牛”“困牛”贴脸开大,红牛:不忍了!

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网购的“红牛”饮料,收货后发现是“累牛”“困牛”饮料。据悉,这6罐饮料共花费12元,单价仅2元,远低于市场上“红牛”饮料的售价。

经对比,“困牛”“累牛”饮料采用了与“红牛”相似的金黄色罐装设计,罐身印有红色牛图案和“Tired Bull”字样,罐身右侧印有“困牛累牛喝中国牛”的广告语,且标注有“正品保证 谨防假冒”字样和3个商标注册号。

经查,罐身上3个商标注册号分别对应“累牛 TIRED BULL”商标、双牛踏云对顶图形商标及“困牛”商标,该3件商标早前已被核准注册在第32类-啤酒饮料上,但图形商标目前已被宣告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累牛”“困牛”的生产商河北某饮品公司此前曾因包装问题引发争议,其公司法人曾多次因侵害商标权纠纷成为被告。这一背景也进一步引发公众对其“蹭名牌”“搭便车”动机的质疑。

随着网络的发酵,“累牛”“困牛”饮料事件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当地工作人员回应称,案件目前正在办理中,最终处理结果将通过平台回复消费者。

而针对各方质疑,销售商家则回应称,“困牛”“累牛”饮料商品资质齐全,商标合规,不存在侵权行为。

可真就不侵权?

以“红牛”饮料在全球能量饮料市场的广泛影响力,其商标、包装设计等已经成为其品牌的视觉符号,而“累牛”“困牛”的生产商作为同行业的从业者理应主动避让,可其却使用相似的包装设计混淆消费者,此行为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中的商标侵权,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累牛”“困牛”饮料事件折射出商家为追求短期利润,有意利用消费者对知名品牌的信任进行“蹭名牌”“搭便车”,这种行为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暴露了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的双重忽视。

针对“李鬼牛”,红牛公司回应称:将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商品。这则强硬的回应彰显了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担当社会责任的决心。我们期待,在品牌方、监管部门和平台的合力围剿下,让所有的“李鬼”都无处遁形,侵权假冒商品被彻底清出市场,还消费者一个清朗、安全的购物环境。



    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