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后,“中国AI新星”Manus再度惊爆全球?商标布局却有漏洞?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26天前 | 141 次浏览 | 分享到:
继DeepSeek后,中国又一AI产品“引爆”科技圈!

继DeepSeek后,中国又一AI产品“引爆”科技圈。

3月6日凌晨,国内大模型团队Monica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Manus。

据悉,这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AI Agent,从官网展示的案例可以看到,它能够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直接交付完整成果。官方宣称,Manus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聊天的对话式AI工具,而是一个真正的自主智能体(Agent)。

目前Manus还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完全开放,只有拥有内测邀请码的用户才能体验使用。由于“一码难求”,在某二手平台上一个邀请码最高已被炒至5万元。

知识产权信息显示,“MANUS”已被多家公司申请注册商标(注:这些商标申请时间均在Manus推出之前),商标国际分类包括服装鞋帽、日化用品、家具、教育娱乐、网站服务等。有些商标已经被核准注册,有些商标还在等待实质审查中。

目前被核准注册的“MANUS”商标有3件,分别是某生物公司2023年11月在第40类-材料加工申请“MANUS”商标;某自然人2020年12月在第3类-日化用品申请“MANUS”商标;2019年9月,某家居公司在第20类-家具申请“MANUS”商标。

从申请时间来看,以上3位商标申请人申请商标的时间,均早于Manus产品上市的时间,应该不是恶意抢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暂未检索到Manus关联的2家公司——北京市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任何1件商标,但也不能排除盲查期无法能查询到相关商标申请记录。

如相关方确实还未申请过商标,鉴于当前Manus在国内的火热程度,商标的缺失很可能会引发商标抢注潮,而一旦商标遭他人抢注成功,就可能会对Manus的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带来潜在风险。

商标是区分商品/服务来源的标志,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我们建议广大经营主体在经营前期就要立足核心业务及与之高度关联的类别提前做好商标布局,防止出现商标被他人抢注的不利局面。

对于有条件的经营主体,除了要事先对核心商标进行布局外,还应紧跟核心商标分阶段布局防御商标,通过精准、有效的商标布局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同时防止他人搭便车扰乱市场,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最后,希望广大经营主体在处理商标事宜时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即商标布局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将会伴随着经营的全过程,建议广大经营主体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经营需求分阶段对商标进行精准布局。



    优秀案例